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已从蓝海变为红海。据不完全统计,过去十年间,中国曾有超过487家电动车企涌入市场,而到2023年,正常经营的新势力已不足20家。
即使像是威马、高合、哪吒这种曾经在市场上也热销过的品牌,最终也难逃资金断裂,破产倒闭的命运。但是在这个行业“决赛圈”加速形成的时刻,依然有新品牌勇敢闯入。
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今年新晋的几家新造车品牌。
追觅汽车:超豪华定位的豪赌
追觅应该是今年新晋跨界造车品牌中,最豪横的一个。
追觅科技作为全球清洁电器领域的领导者,在22个国家市占率第一,借此积累了高速数字马达、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。但是,真正促使追觅跨界造车的,应该还是源于清洁电器市场触顶后的战略焦虑。
2025年8月底,追觅正式官宣造车。但其造车计划其实早已启动,主体“星空计划”公司早在年初就注册成立,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。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、产品定位、样车试制都已基本完成。
追觅的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产品,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。第二款车型则是对标库里南的SUV,两款车型都计划于2027年亮相。官宣造车不久,创始人俞浩马不停蹄前往德国建厂,宣布已经完成首轮融资,投资方是法国巴黎银行。之后,又在战略伙伴大会上宣布已获得150亿元订单。
从官宣,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,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
点评:外界对追觅造车最大的质疑,就在于超豪华的品牌定位、匪夷所思的推进速度和资金压力之间的矛盾。造车是场百亿级的豪赌,强如小米造车都是千亿资金起步。其次,中国这么多新老车企,干了这么多年,国内格局未定,出海仍在努力之中。像追觅这种玩法,在主流眼中就颇有一种旁门左道,邪派造车的味道。这对消费电子起家的追觅是巨大挑战。
埃尚汽车:转型车企谋划的新尝试
埃尚汽车是柳州五菱新能源与河南森源合作的新品牌。
提起五菱汽车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汽通用五菱,殊不知其是上汽、通用和柳州五菱三家合资成立的公司。而这其中的柳州五菱,作为老字号国企,因为一直没有乘用车造车资质,涉足的都是非道路车、改装车以及特种车系列,存在感并不高。
而河南森源电动车有限公司以微型电动车为主业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老头乐”。这些年老头乐车企们都开始转型做正儿八经的乘用车。于是两家一拍即合,成立合资公司,捣鼓出了埃尚汽车这个品牌。2025年9月25日,埃尚汽车的首款量产车A100C正式下线,实现了“上市即交付”的承诺,但这款车瞄准的还是A00级微车市场。
不过,河南森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河南森源集团,身上还背着一批司法案件,遭到股权冻结,实控人也被限制高消费。
点评:埃尚汽车其实就是两家正在谋求转型突破的车企一次合作尝试。只不过,微车市场现在已是红海,五菱宏光MINIEV等车型已占据绝对市场份额。埃尚汽车能否在这片红海中生存下来,尚有疑问。同时,埃尚由河南森源电动汽车代工,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风险。河南森源的经营问题,也让埃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金鱼汽车:质疑中的圈钱造车?
河南金鱼汽车成立于2024年4月,在2025年郑州车展亮相并发布首款纯电跑车。公司宣布了激进的目标:2026年销量5万台,2027年10万台,2028年20万台。从产品端来看也非常激进,不仅声称要搭载固态电池、全铝车身、一体化压铸等高端配置,而且还要主打性价比策略。
不过,金鱼汽车从诞生之初就伴随多重质疑。
一是合作争议,金鱼汽车挂着“河南首家新势力”的头衔,曾经声称是与海马新能源深度合作,但随后就遭到海马汽车官方否认。二是资质存疑,金鱼汽车成立一年,但在工信部系统中查不到任何相关的准入资质和备案信息。
三是其亮相的首款纯电跑车,被指1:1复刻了保时捷911 Targa的设计,而且做工粗糙简陋。四是金鱼汽车随后发布的招商模式,财富计划,合伙人制度,有着浓浓的传销色彩,被质疑为“圈钱”行为。
五是金鱼汽车背后的实控人朱钦澎,被扒出与号称“全球最大杀鼠剂企业”的商丘市大卫化工厂有着密切关系。这被网友戏称为卖耗子药的也来造新能源车。
点评:……算了,还是别给河南人民抹黑了吧。
楚能新能源:电池巨头的整车野望
楚能新能源是湖北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池制造商。公司最初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,在湖北武汉、孝感、宜昌布局了三大生产基地,规划总产能超过350GWh,现在的出货量也超过20GWh,是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0的狠角色。
2025年6月,多家媒体报道楚能新能源已涉足整车制造领域,汽车业务部门已有百人规模,新公司楚能(武汉)汽车有限公司于去年年底成立,已经在大肆招聘,并且还在申请智能驾驶新专利。据悉,楚能的第一款车可能瞄准增程式SUV市场,对标问界M5,长期规划中还包括纯电车型。
位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顶端,动力电池厂商动起造车的心思,实属正常。更何况,楚能新能源的母公司还是中部地区最大,全国前五的汽车经销商——恒信汽车集团,坐拥300多家4S经销商网络,董事长代德明还是堪比段永平的“超级牛散”。
目前楚能新能源造车还没有新的进展爆出,官方也还没对造车一事做出回应。
点评:电池巨头造车,又有现成的经销商网络支撑,比起那些“白手起家”的新势力要显得靠谱一些。不过,宁德时代都没敢亲自造车,楚能能干成吗?最终取决于:时间+资金+策略。
写在最后:
2025年的汽车行业,已经呈现出“强者恒强,细分突围”的特点和趋势。随着市场准入门槛倍增,资金、技术、资质缺一不可。
对于新晋品牌,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开局,而是如何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竞争中活下来,并且能够跑到终点。需要的不单单是入局的勇气,而是独特的技术路线、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充足的资金储备。
除了纯为圈钱而来的品牌,2025年还敢入局造车的,精神可嘉,但前途坎坷。(文/优视汽车 老炮 )
配资合作平台,配资策略平台,股票配资评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